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复旦萌基金远征-云南永平(中学篇)
知乎上有个问题,大意是考公务员有什么雷区不能碰?高赞回答大意是这样的:跟扶贫沾边的都别碰。对于这个问答不作评价,用来说明问题。扶贫是个高难度高频次的复杂工程。
这一路,看到了国家扶贫的力度和决心。这些美丽的校园、孩子身上的校服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像是在贫困山区。国家把多个村小集中到镇上合并办学,寄宿制,孩子们不用再走个几十里山路上下学,国家给补贴。好多孩子家里,其实是去年刚通上电,家里各有各的困难。 在这么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扶贫只有两个字,但做起来岂止一本大书。
与复旦萌基金结缘要回溯至两年前。从那时起,认识了永平二中的孩子们,认识了李老师
李老师
每次我给孩子们上远程课,李老师都是安静地坐在教室一角。上着上着,小小的屏幕上便分不清老师和学生。一周一次课,交流也就仅限微信里讨论下课程内容,朋友圈互相点个赞。
这次跟着萌基金远征永平,永平二中变成了高平中学。李老师在这群高中生身边一站,更显瘦弱。一位慷慨激昂的李校长进班讲了几句,匆匆离开。跟李老师孩子们这一次,算是网友见面。这两年来,不知道孩子们从我们这里学了多少,我心中其实是忐忑的。萌基金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看到外面的世界,让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孩子们。将来是走是留,看孩子们自己了。
临别,李老师泪流满面。
丁校长
与龙街完小的丁校长算是初次见面。丁校长和我同龄,是大山那一头走来的傈僳族姑娘。她的经历,讲给孩子们听,真的能帮孩子们鼓劲提气。丁校长带着我们家访,本来信心满满要走八家,低估了山路的崎岖,走了两家天已擦黑。感谢爱读书的丁校长,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间,谢谢您。
不舍。约定我们一定回来。也请您带着孩子们来看看我们。
申老师
53年的大学生,36年教龄。镇上好多人都是申老师的学生,现在龙街完小的孩子,都可以算申老师的第三代。申老师管着小学的图书馆,下课十分钟,人流密集度最高的是学校的图书阅览室。每周推荐书目,带着孩子们写读后感,装订成册,真的了不起。
“书不怕旧,不怕破,就怕孩子不读书”,行将退休的申老师如是说。
结
领导人在2015年2月的讲话中指出“……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要加强老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是他们都能掌握一项就业本领。”
建立两地教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帮助当地的老师开拓视野,功德无量。
永平,我们会常来。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weidianying/27969.html全部评论
发布者暂未开放下载权限
我们正努力使更多创作人开放下载权限,敬请期待...
确定下载本片吗?
提交成功
待作品发布者确认
无法认领此作品
只有实名认证的用户才可以进行作品创作人关联哦~
提交成功
待创作人确认
取消邀请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