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预热”作为深圳纪录片立意的首要步骤,在整个创作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从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偏离核心,这就需要凭借着创作者对社会敏锐的感觉对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部超高点击率的深圳纪录片的立意表达是通过素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实现的。一开始进行纪录片创作的人有时不容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至于出现两种偏差;一是材料的堆砌,以为越多越好,结果是面面俱到,使观众不知所云,一是直抒胸臆,无所顾忌地畅谈大道理,无论材料能否支撑创作立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作品单薄枯燥,而且思想大于形象。因此,立意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实际掌握的素材情况出发确定立什么“意”,并用实际来衡量这个意能否成立。
立意的确立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它一般包括两种方法,首先是“意在笔先”,纪录片创作之初先定下立意,围绕立意进行选材、构思,这是一种以不变为基础的立意确立方法。另一种是在创作中不断修整、深化立意,有时到纪录片接近完成时才最终形成,整个纪录片的创作由虚到实。在纪录片创作中,这种情况并不鲜见,确立利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立意的正确性,否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这种正确性来自哪儿呢?首先应该来自客观材料,它应该是全部材料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例如纪录片《夺标》在拍摄前期作者遇到了三个难题,一是新闻性上难于与广播电视竞争,二是体育片拍过不少,这次怎么出新,三是怎样选择和驾驭繁杂的素材。
创作者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曾经说过:“想要从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寻找它本身的思想意义,就要从新角度去开掘和选材,去发现和表现一种思想,不仅要忠实的反映事实,更重要的是对事实本身进行概括和提炼,升华出比事实更真、更善、更美的东西,赋予亚运会影片以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夺标》最终确定了“通过体育竞争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信仰与发展,体现经千锤百炼百折不挠,遇艰难险阻仍争雄夺标,逢挫败与厄运而不沮丧,历狂风暴雨而不枯不朽的民族形象。”夺标精神成为影片的立意。这个立意确定后,纪录片的重点就略过对盛况和比赛的反映,重点聚焦的运动员身上,并延伸至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表现激烈拼搏中人的个性特征,抓取那些不容易被人觉察的动态和神态,反映夺标者的艰难、曲折、失败、痛苦、荣誉和欢乐,从中开掘出生活之情和人生哲理。
这样的立意不仅弥补了实效性方面的不足,而且通过感情的力量打动观众,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体现出非同一般的思想意义。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9837.html全部评论
关注我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