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老母亲,一个在电视剧和微博热搜上已经近乎疯魔了的群体,近来扎堆涌现。
这边厢,刘涛、颖儿等主演的《陪你一起长大》还未完结;那边厢,宋佳、蒋欣等主演的《小舍得》又火热开播;不远处,赵薇、秦昊主演的《学区房》也蓄势待发。算上几年来的《虎妈猫爸》《小别离》《小欢喜》《陪读妈妈》等剧,教育题材剧中的“鸡血”老母亲形象遍布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升学节点,全方位勾勒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浮世绘。
围绕孩子升学,她们可以放弃高薪职位回家带娃,搬离宽敞豪宅住进“老破小”,百般求人挤进“金牌班”,节衣缩食硬闯“太太圈”,她们可以咽下所有的委屈和无奈,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唯独无法接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于是,这样的扭曲心理作祟之下,教育焦虑由个体家庭蔓延至整个社会。
而“贩卖焦虑”也轻易敲开了收视流量的大门——越焦虑,收视率越高;收视率越高,越焦虑。周而复始,教育题材剧也似乎走进了一个公式,一个模板,一种套路。细细想来,每部剧都会有“虎妈”“猫爸”“鸡娃”,每部剧都会有工薪家庭、中产和富豪,当然也少不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引发对比,一开场就是扑面而来的“坐立不安”。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升学考试,它是唤醒生命的成长。教育题材剧只围绕“焦虑”两字打转转,就失掉了大格局。
鸡娃母亲,一个疯魔的群体
当教育变了味,剩下的就是窒息和恐怖。
《小舍得》一开头,真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南建龙(张国立饰)邀请全家人吃饭,两个女儿的家庭,上演了一场真实的“凡尔赛”直播:外孙女欢欢得了歌唱比赛的冠军,被长辈叫出来唱了一遍。外孙子悠怎能示弱?立马起身展示背诵圆周率一千位。表演结束,“半路姐妹”田雨岚(蒋欣饰)、南俪(宋佳饰)又是一场言语上的明争暗斗。
典型的“鸡娃母亲”田雨岚话里话外都在炫耀儿子的成绩,自豪地声称“背诵圆周率即将突破两千大关”。她就连吃个水果,也不忘考察孩子英文单词,孩子意识到尴尬之后选择不开口,她当众责怪孩子记性差。餐桌上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一家人被尬到面面相觑。
背诵圆周率,不过是“才艺展示”。《小舍得》展现的教育内卷,恐怕大多数成年人都要输给十岁孩子:八个月开始纯外教一对一英语学习,标准伦敦口音;小学四年级数学考86分,全班第四名,天就塌了;三笔四口和全能五星已经成为历史;口译证书已经被禁;一到三年级攻英语,四五年级攻奥数,小升初面谈要新概念英语读到二,三千单词量只是毛毛雨,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才是重点中学敲门砖。
为了上培训机构的金牌班,鸡娃母亲会有多拼?田雨岚的一系列操作可谓展示了极致。她由子悠不会做最后两道大题为起点,到发现数学老师钟益在家开设辅导班,进而推导出了老师故意在课内保留,为了吸引学生补课赚外快,最终联合其他家长让钟益被迫辞退。谁成想,钟益转身就去了课外辅导机构担任金牌班的带班老师,而这个金牌班,恰恰正是田雨岚挤破头想要子悠进去的点招坑班。结果可想而知,子悠被金牌班拒之门外,不甘心的田雨岚四处奔走找关系,逼着继父南建龙出面求人,甚至对天赋和成绩最好但家庭条件拮据的孩子家长旁敲侧击,让其把金牌班名额让出来。
与《小舍得》相比,《陪你一起长大》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鸡娃”养成记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观众由此学到了很多“暗语”,比如学体育、艺术的鸡娃方式叫“素鸡”,学应试教育课程的叫“荤鸡”,成功的孩子叫“牛蛙”,天赋强的孩子叫“天牛”,扛不住家长的打鸡血的小孩叫“不耐鸡”,数学好的叫“奥牛”,能看英文原著的叫“英牛”,两者兼备的叫“英奥混血牛”……
放在这样的标准之下来衡量,家长眼中都是“有问题的孩子”,成绩不够拔尖、钢琴不够等级、课外活动分数不够高。家长张嘴闭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习千万不能放松”的教育理念、“只许第一,不许第二”的硬性标准,让局外人观之已充满深深的“窒息感”,又何况身处漩涡中心的孩子。
育儿内卷,刻板的社会分层
有人能置身“焦虑”之外吗?至少在影视剧中,答案是NO。育儿内卷,就如同无所不在的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上方。这其中,既有鸡血派,也有佛系派、贫民派。
《小舍得》中的南俪本是一个佛系母亲,相信“快乐童年”,对女儿欢欢的培养,更侧重于孩子的才艺方面,唱歌、小主持人、绘画......然而,在受到田雨岚及其学霸儿子子悠屡次“吊打”之后,南俪的心态逐渐绷不住了。当看到女儿45分的摸底考试卷时,南俪说出了那句很多家长都熟悉的话“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也开始考察奥数班等培训机构,大有“内卷”之势,被迫裹挟着不断“异化”。
与南俪秉承着相似教育理念的,还有《陪你一起长大》中的苏醒(刘涛饰)。作为学霸兼职场女强人,苏醒在公司里能顶半边天,面对面直怼大客户也毫不怯场。她本来是佛系妈妈,无奈身处全体鸡娃的氛围中,也开始焦虑起来。在幼儿园联欢会上,苏醒见识到其他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自家儿子奚望只会在地上来回翻跟斗,那颗不甘落后的心一下就不安起来。她趁着工作出错直接辞掉工作在家带娃,每天给孩子安排满满的学习任务,包括背拼音表、字母表、数学运算口诀等等,彻头彻尾变成了“鸡血”老母亲。
教育焦虑不只是中产阶级和富豪阶层的专利,两部电视剧中不约而同塑造了贫民妈妈的困惑。与挤破头上各种培训班的鸡娃不同,贫民孩子天赋异禀,却苦于出身低微。
《小舍得》中的米桃,父母在城里务工。她天生智商超群,刚转学就在学校的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但她的情况其实却是剧中三个孩子里最不乐观的。米桃年龄虽小,却已经承担了米家跳出“农门”的重任。
《陪你一起长大》中李非凡,也是家境贫寒、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从没上过培训班、辅导班,却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他的母亲沈晓燕(陶昕然饰)遇人不淑,和丈夫离婚之后,为了儿子能在正常的家庭中长大,坚持离婚不离家,不仅要应对前夫的各种无理要求,还要打好几份工养育儿子。母亲的这份爱,在李非凡心中太过沉重。
这份教育焦虑的背后,家长累,孩子更累。可以说,两部剧中涉及的所有孩子都是不快乐的。南俪的女儿欢欢在成绩面前,才艺的光环黯然失色,面对同学的嘲讽,小小的她崩溃大哭;田雨岚的儿子子悠成绩优秀,却只是妈妈炫耀的工具,他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隐忍和无奈;米桃面对家庭现状,她乖巧懂事,但不是懵懂无知,生存的心酸和内心背负的沉重压力,即使在应试教育中以优异的成绩胜出,也依然逃不出命运的悲哀。据悉原著中米桃压力过大,情绪崩溃,患上突发性抑郁症;苏醒的儿子奚望原本活泼开朗,压力之下却得了抽动症。
教育到底是育人还是害人?不禁打了个问号。
焦虑之外,寻找新的叙述点
翻看近几年的教育题材剧,也在试图寻找教育焦虑背后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未免过于刻意和沉重。
以《小舍得》为例,南俪与田雨岚身处复杂的重组家庭,在南俪的心中,田雨岚的母亲与其父亲的结合,就是典型的“小三上位”,她与田雨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田雨岚和母亲一起进入到南家也是相当尴尬的处境,她唯有处处强于南俪才能安抚脆弱的自尊心。
回到开头那场令人窒息的家庭聚会,南俪和田雨岚,真的只是在争夺众人对孩子的赞美吗?或许潜意识之中,她们所争夺的还有家庭地位,父亲的关注,外公对孩子的喜爱。原生家庭的一切,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她们,也波及了她们的孩子。
有些时刻,家长的焦虑甚至疯狂,过于“狗血”。比如,田雨岚的母亲为了帮助外孙子悠上“金牌班”,跑去培训班一哭二闹三上吊,坐在地上抱着数学老师的腿撒泼的场景真的看得人瞠目结舌,着实不至于。
《陪你一起长大》里设置了四个家庭,则涉及更多的社会面,包括二婚重组家庭、二胎家庭、全职妈妈的自我定位、职场性别歧视、离婚不离家、外地务工人员生存、家庭暴力、学区房和直播等热点话题。四组家庭几乎囊括了时下所有的家庭形态,但杂糅到一起讲故事,只能蜻蜓点水,隔靴挠痒,处处单薄。
说到底,教育题材剧应抛出共性问题给观众带去普遍共情和启发,给观众的焦虑找一个出口,而不仅仅是观赏一场闹剧。现实中,“虎妈”“猫爸”“鸡娃”确实存在,但不等同于全部家庭皆如此。
教育题材一直是中国当代电视剧的一个重要选题,更涌现了不少时代经典。上世纪八十年代,《师魂》《绿荫》为代表的教育剧,以教师、学生为主要表现对象,反思当时的教育体制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十六岁花季》《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等,叙事主体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师生主线,而是开始展示青少年内心独特的世界,成长的烦恼以及懵懂的情感;到了千禧年之后,创作了一批以《十八岁的天空》为代表的青春偶像教育剧,老师们不再是说教式,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处理自己的问题。同期播出的《家有儿女》则倡导“最重要的一条是乐观”“关键是开导和沟通”等教育理念,到今天看都非常超前。
撇去制作水准上的问题不谈,当前,“贩卖焦虑”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题材剧难以避免的“短板”,且有明显的同质化趋向,也有太多的教育焦虑被无意义地叠加传播。未来的家庭教育剧,应在话题市场中,寻找新的叙述点。
结 语
真正能够成为“爆款”的教育题材剧,一定是真正反映时代特征、带来关于现代教育思考的剧集。而绝非前期贩卖完焦虑,再给出一个类似心灵鸡汤的结尾,欢欢喜喜的大团圆落幕之后,留给生活中的鸡娃家长们一地鸡毛,依然裹挟在现实的纠结和痛苦中无法自拔。
未来的教育题材剧,应当尽量挖掘更加细分的领域,向观众传递一种更为多元化的教育观。拥有差异化的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第六感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q7atD9cI2QcpX5ThXwtp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9383.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