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铨导演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制作了一批传世的武侠电影。相比于娱乐大众,他更乐于去探寻电影中的艺术性,非常严苛认真地制作每一部电影。胡金铨导演在他的导演生涯中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论是剧本里贴近古人生活的对白,还是镜头里承袭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的构图,都让他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独树一帜,留下的作品也启发了无数后来的导演,包括李安、徐克,甚至昆汀都是他的狂热影迷。谈及胡金铨导演,就不得不谈那一部让他蜚声国际的电影《侠女》。
在胡金铨的那个年代,武侠片还很粗制滥造,很少有大规模的电影,完全就是小成本的B级片,但是侠女前后拍摄共历时三年零六天,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法想象的。除了拍摄的高难度,胡金铨导演也首先把武侠片拍出了艺术感,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演员的诞生
徐枫在接受采访时候说,她和《侠女》里的几位主演,石隽、田鹏、白鹰、薛汉都是联邦公司的签约演员。那个年代台湾一般的家庭都很穷,他们的老板经常带演员们去学跳交际舞,吃西餐。老板对所有演员都非常好,所以大家的关系也很好。
徐枫第一次和胡金铨合作是1967年的《龙门客栈》,胡金铨导演在拍摄此片的时候就已经在创作《侠女》的分镜头剧本,并打算让徐枫出演女主角,希望徐枫在《龙门客栈》里不要出镜太频繁。很多人建议胡金铨用郑佩佩或是上官灵凤饰演侠女,但是胡导演都拒绝了,坚持启用徐枫。据石隽回忆,当年胡金铨导演在画《侠女》的分镜图时,就是照着徐枫的样子画的。当时还在拍摄《龙门客栈》的时候,作为主角的上官灵凤和石隽在片场经常被导演骂,所以当徐枫听到自己会在下一部胡金铨导演的戏里做主角是害怕多过高兴的。不过徐枫很刻苦,悟性也很高,她在试拍动作戏之前,一直在反复练习,所以很快就达到了胡金铨导演标准,所以也没有挨多少骂。
男主角石隽和胡金铨的相遇也堪称传奇。和蔡明亮在台北西门町遇到李康生一样,胡金铨是在一家冰果店遇到的石隽,那时候他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是某位大学教授的研究助理,待遇不算差。胡金铨导演在冰果店看到他,就认定他一定是做演员的料。后来经过一轮轮地试镜筛选,石隽成功地当上了胡金铨导演的御用男演员。
主演胡金铨的电影要求是很多、很严格的,比如他要求演员走路不能像现代人那样走,要用古人的小碎步走路。虽然在片中的琴声不是徐枫真的在弹,只是做做样子,但是徐枫依然为了拍这一段戏学了一年多的古琴,胡金铨导演认为,即使后期使用配音,也要演员真的会弹。胡金铨导演也不喜欢演员做假的动作,而是要真的关心人物。做一个演员最要紧的是眼睛有戏,这是最直观的,当眼睛有戏,观众就会接收到情感,产生共情。
严苛的制作条件
片中阁楼外面的荷花池都是一点点盖好的,然后用土法做旧。荷花池外面的水泥铺好之后,先拿米浆涂在水泥上,然后慢慢等,最后竟然真的长出了青苔。所以每一次在拍摄的时候,胡金铨导演的灯光一打开,演员们都感觉是身临其境。胡金铨导演在拍摄《龙门客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搭《侠女》的外景了。外景搭完之后就放在那里,任由这些亭台楼阁经过一年多的风吹雨打,之后就会呈现出被时间折损过的自然痕迹。胡金铨导演当时在剧组里还立下了一个规矩,他让片场上的每一位演员(包含主角),必须在现场兼职另外一份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导演组的场记、美术组的帮工、以及化妆、服装、灯光等部门的助手等等。胡金铨带着主演徐枫和石隽亲手为《侠女》里面所有木质材料做成的置景做旧。比如将军府的大门,他们先用酒精喷灯去烧,然后用金属刷子把烧焦的部分使劲刷掉。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木材本来的纹路。
因为在外景拍摄中大都使用自然光的原因,所以为了天气的阴晴,和太阳光线的角度可以连戏,《侠女》剧组经常花费很长时间等待合适的光线。在某一场戏中,全剧组特意在小路两边种芦苇草做布景,因为芦苇草开花在镜头里是很漂亮的,所以就在它们开放的时候进行拍摄。等到花都谢了还没拍完的话,胡金铨导演就等到第二年这个相同的季节芦苇草再次开花的时候接着拍摄。
在胡金铨拍片的六十年代,台湾的制片工业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人才,每个部门都能衍生出很多工种。那个时候服装造型设计、妆发设计、美术指导,甚至是动作指导,都有胡金铨导演亲自上阵帮忙的身影,以上情景在当今高度工业化的电影剧组中是无法想象的。
为动作指导正名
胡金铨导演当年拍戏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动作指导”这个职务名称的。是胡金铨给了电影“动作指导”这四个字,算是给了这个工种以名分。剧组中所有的演员都不会武功,集体受训了三个月。徐枫抱怨不愿意拍武侠片,因为夏天热得要命,戴着头套,穿着好几层的衣服,经常要跳弹簧床,还要跳得很高,让她觉得很害怕。
胡金铨拍武侠片,都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文学来塑造角色,《侠女》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同名短篇小说。胡金铨导演的动作场面,基本上没有吊钢丝的成分,因为当时吊钢丝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大部分的动作场面都不是直接起飞,而是在弹簧床上来回翻跟头,这也是节省成本的方法。胡金铨完全不会武术,只好从传统的京剧动作里面获取动作设计的灵感,所以胡金铨电影里面的动作有京剧的影子,但是他写的对白却完全没有京剧念白式的戏剧腔,而是绝对的口语化。这是胡金铨导演本人的追求,他是刻意规避戏剧化,强调生活化的细节。胡导也完全按照明朝时候的说话习惯去写对白,完全不用新出现的词语,保证原汁原味。
《侠女》入围第2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终拿到了技术大奖,这是华语电影首次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奖项,《侠女》也因此得以扬名海外。《侠女》是胡金铨公认的大师之作,也把武侠片从粗制滥造的B级片变成了有作者表达和艺术魅力的独属于华语地区的类型电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 X圣治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l03PTg8cIh3jKoz-OFnvA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926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