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的幕后故事

2021-01-05 09:17 发布

幕后 | 导演制片



1999年,准备拍摄《卧虎藏龙》的李安想找美术与服装指导,因为当时武侠片在美术与服装上已经有戏剧化的倾向,而第一次尝试古装题材的李安想拍出新意,所以刚刚在《胭脂扣》《诱僧》和《大明宫词》中表现出色的叶锦添进入到李安的视线。


李安希望电影在直观感受上有足够的真实感和历史性,但这却有悖于当时电影的创作规律,因此对创作多年戏剧美术的叶锦添而言,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但他在沟通后发现,李安要求的写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而是从虚的意境中,找到一种沉淀在中国远古的独特审美境界,若能把这种中国精神融入现代的电影中,将会很有意思。


所以哪怕不好干,叶锦添还是接下了这份工作。


《卧虎藏龙》剧照


谁料,两人的首次合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次年的奥斯卡上,《卧虎藏龙》不但提名10项大奖,叶锦添更是拿到了中国首个最佳艺术指导奖。时至今日,片中竹林打斗等美轮美奂的经典场景,依旧被津津乐道。


但获得电影艺术最高荣誉后,叶锦添并没有因此放弃探索其他艺术领域。从2002年开始,他便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之后又在法国波席文化中心及西班牙举办特展,向西方世界传达东方艺术。


对他而言,观察、探索并展现东方艺术已经成为习惯。今年十月,他为杨丽萍执导的舞剧作品《十面埋伏》担任了美术和服装设计;即将和观众见面的《封神三部曲》中,叶锦添更是身兼美术指导和服装造型指导,为电影注入了美学的「灵魂」。



此外,在前几日落幕的「HiShorts!厦门短片周」上,他在担任终审评委之余还介绍了自己执导的实验电影《无尽的爱(Love infinity)》。导演帮也正是在这个专为短片服务的影节上对话了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师、视觉艺术家叶锦添。


虽然叶老师身兼多职,但在短片影节上,我们更多还是探讨电影创作与短片创作本身,毕竟听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聊幕后创作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工业化让电影失去「灵魂」


导演帮:您能介绍一下美术指导在电影中的具体工作么?


叶锦添:电影是综合艺术,美术的基础工作应该是把所有的场景、道具制作出来。但最难的是为电影灌输美术语言,怎么把导演想像的世界用服化道等手段表现出来,是美术指导的必修课。


所以包括制作、绘图、构图、灯光,甚至怎么接电你都必须要懂,不然就没法设计。好的美术指导一定要同时做视觉和场景,就像「视觉导演」一样统一电影的风格。在我的认知系统中,这个工作是最为重要的。


比如拍《夜宴》的过程我现在回想都觉得很有趣,剧组中无论摄影还是美术都有讲故事的能力,导演也有这种能力。那么我们就变成帮导演讲他的故事,毕竟最后还是要由他进行情感输出。


《夜宴》剧照


所以首先我要调整自己。比如我很喜欢讲话,那我就必须了解不喜欢讲话的人是什么感觉,不然怎么拍都是不对的。


其次是帮助演员理解时代和故事。如果他不熟悉古代,我就会给他看古代的东西或者制作道具回答他的问题。演员看完之后可能会更理解人物的生理与心理处境,这就像是去到他的心理和潜意识中,帮助他呈现。


最后我会用写实、可信的服化道与画面,让观众相信导演的想法。导演要是想用超现实的风格,那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必须是超现实的,整个风格要贯穿始终。我们经常说美术就是建立一个他者的世界。


导演帮:美术指导和美术设计的工作有何不同?


叶锦添:我觉得是分工不同,就像一些摄影指导现在不拿机器,手下的摄影师会帮他拍。


导演帮:这是电影工业化的一种表现么?


叶锦添:或许是源于体力和分工,比如年纪大的摄影师没法全程扛着机器拍,但他的摄影经验是宝贵和丰富的,如果有了这种体系他的摄影能力能得以延续。


但长此以往「指导们」可能会产生惰性,我甚至觉得如果自己当导演,不亲自拿摄影机拍是没法做好的,因为摄影机本身就有情绪。这个情绪包括帮助叙事递进、观察演员的表演等,最厉害的摄影是通过他的观察和拍摄,连接到人物的世界。


但现在什么都是开会决定,要是谈的好、谈的细,整个电影都是模拟出来的,不是真正在现场的感受,摄影师和人物也变得没那么重要,甚至演员都不用来。那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有什么意思?我们又究竟在看什么呢?



当然话说回来,各有好处,电影确实越来越工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了。


导演帮:现在大家都在拍现实题材的电影,但在拍摄过程已经失去了跟现实的连接。


叶锦添:只有纪录片是我要进入和表现另外一个世界。不过我觉得因为美国电影早期拥有极大的特权,整个世界好像都可以随意挪用。所以就变成他们去诠释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也可以抹掉。


很遗憾,这种方法现在变成了一种共有的经验,连我们都很难洗掉这种现状,自己的主体性在一点点迷失,这个东西很好玩。


导演帮:您接到一个项目之后一般会做哪些准备?


叶锦添:我最大的工夫应该花在了解导演上,有些导演就很快会达成默契,有一些却很难了解,各式各样都有,但与人合作一定是有趣的。


而且现在我觉得做一部好电影很难,不止外部的问题,内部就有很多东西需要发现,所以真的要冒险,大胆的尝试。就算有时可能不成功,但我自己反倒是对电影越来越有感觉。


导演帮:在和导演的沟通中,如果出现创作理念相悖的情况您会如何解决?


叶锦添:只要认真拍,我会接受一些建议。但如果太不一样那还是不要在一起工作了。


导演帮:您挑选剧本的标准是什么?


叶锦添:我会选择没做过的、更新鲜的。


其实我的思想不局限于电影,还有其他空间和角度,所以我看事情不会那么急躁,比如世界似乎是平面的,那你就只能看到表面的大小,但它的背后不仅于此。所以我会纵深去看,很小的东西底下也可能深到不得了


当你这样看待事物,它的内在大多是连接的,所以不用花太多力气去看其他东西,我是蛮忠于这件事儿的,也对其很有兴趣。


做艺术片,不可能比做商业片有钱


导演帮:除了美术指导,您还是服装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您自己更喜欢哪种身份?


叶锦添:我没想那么多,只是希望做不同的东西。接下来我想在伦敦把电影继续拍下去。


导演帮:由您自己拍摄的?


叶锦添:它是我对英国的一些感觉。我一直觉得英国的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包括中国也未能幸免,甚至我之前也有西上东下的问题。所以我希望通过影片帮助中国人解开这种「压迫」。


现在我好一些了,起码能平视他们,但这种自由度我觉得不是大家都有的。


叶锦添在英国


导演帮:要有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想像,自己的世界也要特别强大。


叶锦添:要特别空,这样才能接纳很多东西,更要细致,这样才能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获得的深,那他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不深,你就觉得他是个混蛋。这也是一个赌注,就像下棋一样,我要面对每个人,甚至变成他,把他的方法和观念记录下来,做更深化的了解。


导演帮:您在去年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展出的作品相比电影更深奥和晦涩,您会如何区分这两种创作状态?


叶锦添:我的创作一直是深奥和晦涩的,但我也希望它是幽默的,所以我很喜欢玩,不会那么深沉。


导演帮:电影还是大众艺术,那您会降低自己的艺术要求去迎合观众的审美么?


叶锦添:要看跟谁讲,如果跟我自己对话,虽然存在有千篇一律的情况,但其实世界很有趣,创作的过程也很好玩。所以我会忠于自己,并在自然的创作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么有共同喜好的人就会找过来,不喜欢的也会敬而远之。千万不要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导演帮:那就成大数据了,也挺可怕的


叶锦添:现在很多人要做大数据的「子民」。


导演帮:那您觉得大数据包括AI剧本的出现,是伪电影或者伪艺术的么?


叶锦添:是非人性的。


人有两部分,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感性属于意识范围,也有两个部分:第一是有人打我一拳我感觉痛,我会生气。另一种是对温度的感觉、对不同地区的感受。


只有精神感受与物理感受相互交织才算完整,但现在好像只看物理不看精神,大数据就可以决定这个世界的走向。比如大数据说你是黑色的,即使原本你是灰的,可能还有一点蓝,但大数据都会按照黑来处理你,你原本的样子会被极大的扭曲,这是很恐怖的。


导演帮:总是迎合固定的需求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发展方向。


叶锦添:从盘古开天辟地就是如此,这个矛盾不会消失。


导演帮:就像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矛盾,它是没办法的。


叶锦添: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罗生门》一个是《教父》。拍摄过程中,它存在艺术与商业不完整的可能性,但正因为此,电影的韵味特别浓,在很完整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父》剧照


导演帮:今年在FIRST青年电影展上,也有一些没钱的青年导演用各种奇怪的方法拍出了电影,这种情况会让我觉得年轻人对艺术的思考在拓宽。


叶锦添:为什么有的人不需要真正的刀剑,拿一根竹子也能打,因为他的心中有一把剑。


你看那些小孩子拍一部片很有感觉,但如果老板帮他把什么都弄好,那就完了。甚至如果他不够稳定和清晰的话,根本就拍不出来。


导演帮:年轻导演也达不到商业片的要求。


叶锦添:倒还好,有一些导演很商业,那就继续拍下去,这个没有对错。那站在艺术片导演的立场,他们一定比商业片导演穷,如果你非要追求过多,就想比商业片票房高,那倒成了一个问题。


我觉得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属性,反倒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多元平台,让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和发展。


拍短片,别忘了充分表达自己


导演帮:参加短片周是想通过短片做更多元的探索么?


叶锦添:我对年轻导演很有兴趣,会很想看他们的影片。后来有人跟我说有这样一个影节,我有很多朋友都在这边,他们都不是轻易参加影节的人,所以我就来了。


其实我在英国也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我会把有名的大艺术家和新人放在一起,让他们在我的电影中一起出现、共同创作。但英国人是很装的,他们可能很生气。好在可能因为我是外来人,他们不敢对我怎样,所以好像打破了一种英国传统的阶级观念。


叶锦添在HiSHorts!厦门短片周颁奖


导演帮:您会在中国打破这种平衡,为年轻导演提供更高的平台么?


叶锦添:我觉得要看机缘,但最重要的还是原则和基础。


比如我们要搞纪录片竞赛,那选手必须要清楚什么是纪录片,什么是好的纪录片。不然就会很奇怪,甚至影响下一代的创作理念。


导演帮:是的,那您这次来到短片周感受如何?


叶锦添:我觉得年轻人都很认真也很热情,哪怕没经验我也觉得很不容易。


导演帮:热情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叶锦添:不用想太多,我昨天还跟他们在聊,电影节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你一来就会讨论电影,一来就想拍电影,有经验的人会说,没经验的人嘴也不闲着,这才是电影节最有意思的部分。


如果大家都在等着拿奖,那反倒没劲了。


导演帮:近几年有一些青年导演因为拍摄短片而被大众关注,您觉得拍短是青年导演进阶的舞台吗?


叶锦添:是一种方法,如果你是学生最好拍力所能及的东西,但必须要充分地表达自己。表达完,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跟你相关的人一定会找到你。


结 语


除了电影,在和叶锦添的对话中,我们还聊到了对传统艺术的观察以及对灵魂的思考等问题。因为观察世界的方法自有玄妙之处,所以他的观点对我而言十分新鲜。


更难得的是,为了让我准确理解他的想法,叶锦涛举了大量例子,想尽办法让他「艺术性」的观察变得「通俗化」。而这似乎也成了他创作电影的一套方法。


采访结束后,我一直思考这种有理论知识、艺术思考又兼具表述方法的能力。


或许正因为此,他心中最先锋的艺术才有了在电影中展现的窗口,也正因为此,叶锦添才有资格捧起那座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的奖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1QnKG-Ty15HJ7t7x52fpT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8542.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