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每天都发生着生与死的强烈冲突,相比其他行业有更多内容开发的可能。
作者 | 语境
2020年大年初三,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爱奇艺悄悄上线了。
《中国医生》聚焦了普通病患的故事与一线医生的个人成长。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平台与片方希望让《中国医生》的故事为普通人带去一份信念,因此在大年三十临时决定将纪录片提档。
一时间《中国医生》成为热度最高华语片,目前依然保持着豆瓣9.3的高分。
但总导演张建珍没有停下。在医生逆行驰援武汉的背景下,《中国医生》团队再次出发,深度跟踪拍摄武汉4家医院、8个医疗队、30多名医护、20余名病人,记录了从疫情爆发到医疗队凯旋期间的医护群体战疫故事,即《中国医生战疫版》。
12月19日,由健康报社、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提供公益支持的“金舟杯”2020全国卫生健康影像大会暨健康中国文化周在厦门举行。《中国医生战疫版》获得了大会最高奖项“金舟奖”,《中国医生》则被评选为健康文化传播年度影响力纪录片。此外,在千余部征集作品中,共有150部不同类型的作品获得了16个奖项。
2020年,在“全员战疫”这个特殊时期,健康传播与影像媒介融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医生》总导演张建珍
特殊时代下的影像见证
由丁香园与《健康报》共同发布的《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6%的公众表示自己存在健康相关的问题,93%的公众认为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事,而公众健康远未达到期望值。
影像是获取健康相关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今年的疫情加速激活了不同的影像形式和传播渠道。
从视频平台的反馈不难发现,近几年来医疗类题材和健康类题材愈加受到用户的关注。今年下半年,腾讯视频进行了一次纪录片的用户调研,结果显示纪录片产量第一位是美食题材,第二位是医疗题材。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经理、腾讯视频纪录片运营总监朱乐贤说,这跟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国医生》等纪录片的爆发,可能带来了医疗整体行业纪录片的快速发展。
导演张建珍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爆款的诞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中国医生》能够出圈与时机有极大的关系,但作为专业的创作者,她的追求和标准始终不变,最关心还是观众“是否认可这部片子、是否有所触动”。
图片来源:豆瓣
张建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从事影视传播研究,《中国医生》这个项目就是建设性新闻理念的实践成果之一。
选择落点“医疗”题材,不仅因为项目由健康报社发起,也与她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2008年,张建珍的父母被查出肿瘤晚期,作为医患家属,她在北大肿瘤医院里面待了整整一年。
当时的主治医生给了她极大的帮助,不仅是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医患间的正向沟通。这让她觉得“尽管在治疗的过程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但每一步选择都是没有遗憾的”,也让她对医疗的本质和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如此的亲身经历和情感投入,影响了她对于纪录片呈现的视角和风格。在近些年较为受关注的纪录片中,《生门》运用生猛的镜头语言,透过无数孕妇生产直面生命的诞生和生死的交替;《人间世》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聚焦病痛与生死考验下的残酷选择;而《中国医生》的故事线则脱离了“紧张、刺激、悲痛”的场景,以一种“温暖、平和、细致”的基调,真实地呈现可敬可爱的医护形象和复杂的医患关系。
国产医疗纪录片类型和视角的多元化是健康影像内容繁荣的一个侧面写照。在2020全国卫生健康影像大会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提到,不论是专业设备录制的纪录片还是用手机随手拍下的短视频,无论是疫情的影响、医生的奉献、还是每个普通人面对疫情的日常防护......所有的细节都在影像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爱奇艺纪录片频道总监宁玉琪也表示,长视频不仅能呈现人物及故事的丰富,也能向用户更全面展示科学内容,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需求。
专业真实与艺术“共生”
与其他类别的内容不同,卫生健康影像对专业性有着极高要求。一方面它具有较高的知识门槛,另一方面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医疗剧一直以来是影视剧深耕的领域,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戴清称为“创作富矿”。即使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医疗剧,第一个原则依然是保持专业,进而将高度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理念,通过影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人心。
抗疫剧《在一起》的制片人孙昊,曾先后参与《心术》《离婚律师》《安家》等行业剧。在它看来,行业剧的拍摄多依赖于某个行业的专业知识,而医疗剧的专业特殊性在于“性命攸关”。此外,它和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还可能涉及到医保政策、基层看病难等社会问题。
《在一起》是一部时代报告剧,一个特殊时期下的“命题作文”。8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常规的电视剧创作是非常紧迫的,因此电视剧采取了单元剧的形式进行多剧组拍摄。
图片来源:豆瓣
但时间的紧迫性丝毫不能让作品的专业度打折扣。“当时疫情的病理机制、治疗手段和防御方法都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算式,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大量的采访去求得一些专业性的指导,详细到怎么戴手套、怎么穿防护服、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什么分歧等等。”孙昊说。
过往播出的医疗剧中,常常有业内专家指出剧中与专业问题相关的疏漏或错误。而有时候,也可能是医学界对于某种病症处于探索阶段,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理解。孙昊认为这恰恰是一个积极讨论,可能有助于行业进一步研究探索,“但从制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得让医护人员觉得这部作品拍得‘真’”。
尽管是一项特殊任务,《在一起》克服的挑战也是医疗类剧集共同面临的问题。它的借鉴意义除了专业、还有真实和克制。《在一起》最大可能地做到真实还原,不追求过多的艺术加工;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加克制,煽情反而会适得其反,真实故事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情感冲突。
而对于“记录真实”的《中国医生》能被认可,张建珍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没有做纪录片的套路”。《中国医生》和《中国医生战疫版》中的片头曲并不是传统记录片会采用的风格,例如《Heroes in White》中就加入了说唱这样的年轻元素。
如今强调打全媒体矩阵,组合式传播团队对于纪录片的传播也十分大胆创新。“纪录片《中国医生》”的抖音运营非常年轻化,能够很快找到适合传播的兴趣点,和适合短视频平台的呈现形式。其中,靠着颜值出圈的年轻医生徐晔的一条内容就收获了近170万点赞。
截自抖音@纪录片《中国医生》
“不管在什么平台,做抖音还是其他新媒体,都要考虑用户的接受习惯和心理。”张建珍说。这条准则同样适用于纪录片的创作,这个分寸很难把握,用一句话说就是“先让自己成为一名观众,才能感动更多观众”。
医院里有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每天都发生着生与死的强烈冲突,相比其他行业有更多内容开发的可能。
孙昊回忆,8年前《心术》的拍摄基于神经外科,而现在医疗剧涉及的科室越来越丰富,包括急诊室、心脏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如果从行业角度切入社会话题,老人的健康是他未来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老龄化加深,一对年轻夫妻如何赡养4位老人甚至8位老人,将会是未来要探讨的问题,也是电视剧的创作源头。
张建珍也在筹划其他的医疗纪录片:“在医疗领域我会一直做下去,要进一步把专业的东西想办法能科普化或者通俗化,以故事的方式让大家更多地接受,能让大家受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刺猬公社编辑部 来源/刺猬公社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IKZ27klSF11hmtpJ2JLF8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8512.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