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在FIRST青年电影盛典上,为最佳艺术探索奖颁奖的嘉宾孔劲蕾说,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西宁,但看到这么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看到中国电影的未来,之后一定会多参加,多为青年导演的成长助力。
孔劲蕾(左)在FIRST青年电影盛典
诚然,影院复工之初,每一个有电影的地方,都散发着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这一下将孔劲蕾拉回到刚刚入行的年代。当时,第五代导演的崛起让现实题材从主旋律中「杀出重围」,电影人带着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将电影产业推向了「黄金时代」。
聊及这段日子,孔劲蕾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她不但在「黄金时代」遇到了几代电影大师,更一举奠定了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幸运二字,孔劲蕾在和导演帮对话时总挂在嘴边,这位中国电影剪辑大师,谦虚的就像刚入行时一样。
第一次看《站台》的素材,我震惊了
上世纪90年代,北影厂里还是剪辑车间、录音车间这样的设置,学习剪辑也更像是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学徒制。
现在电影产业都在推崇工匠精神,而这只是上个时代创作者的共性。
在如此纯粹的阶段入行,孔劲蕾踏实的跟随周新霞、周影、刘芳三位师傅学艺,并在优秀的项目中加以沉淀。1997年,带着扎实的剪辑基本功。她以独立剪辑师的身份参与了第四代导演滕文骥的音乐电影《春天的狂想》。
《春天的狂想》剧照
孔劲蕾说,三位老师教会她如何剪辑,经验丰富的滕文骥导演,则在创作过程中,帮她对电影本体产生了自己的理解。
凭借《春天的狂想》,孔劲蕾在1998年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也正是这一年,电影学院毕业的贾樟柯带着《小武》接连在国际影节上获奖,他的新作《站台》也开始构思,剪辑的工作交到了孔劲蕾手中。
能为贾樟柯导演的重要作品《站台》剪辑,孔劲蕾还是形容自己很幸运。但回忆第一次看到《站台》素材的情景,她用了震惊二字。因为之前在北影厂剪辑的影片,开拍前会有严谨的剧本和细致的分镜头脚本,剪辑师根据二者工作就好。
但《站台》的素材随机性很强,首先贾樟柯会现场分镜,其次拍摄时他也会灵感优先,创造大量计划外的镜头。
为了将片子剪好,孔劲蕾一边从从传统的制作思维中抽离,一边开始采用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跟进式剪辑方法。
《站台》剧照
边拍边剪无疑增大了孔劲蕾的工作难度,但扎实的基本功帮了大忙,即便有大量计划外的镜头,她在和导演沟通后还是能很好的将其融入到故事中。而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孔劲蕾看到了新一代导演完全不同的美学,剧组中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对艺术的不屑追求也让她印象深刻。
记得一个细节,处理影片结尾时,有制片人建议在最终版本的三分之二处收尾,做成标准的剧情长片。虽然在此处收尾,影片的完成度也很高,但贾樟柯坚持要做编年体式的电影。这份坚持让他将自己对创作的想法完整的呈现在《站台》中,最终影片也成功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有了这次合作经历,孔劲蕾对贾樟柯的艺术修养和理念产生了共鸣,二人之后还合作了《世界》《东》《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等等经典影片,剪辑理念越来越默契。
《三峡好人》剧照
同时,和第六代导演同为一代人的孔劲蕾,带着对时代、对创作、对电影的共情,开始和路学长、朱文、管虎、娄烨、杨超、张一白、盛志民、蔡尚君、刁奕男等人展开合作,并共同成长。
一部部记录现实又具有强烈时代与个人特征的影片也由此应运而生。
我工作的三个方法
和几位导演相识、相知多年,孔劲蕾说只要时间允许,就会一直合作下去。
但站在剪辑师的角度,她挑选项目会以剧本为主,导演反倒不是首要标准:“现在找过来的项目基本在剧本阶段,我会从源头给项目一些建议,因为在脑海中我会将他们的文字「翻译」成影像,由此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个能力听起来有点玄,但却是孔劲蕾不断训练的结果。譬如看到一部质量相对较低的影片,她就会在脑海中复盘,甚至重新剪辑一遍。国外有文本特别精彩的作品,她也会找到剧本,反复研究。
老话说,剪辑师是三度创作,因为无论剧本和拍摄结果如何,素材都会到剪辑师手中,剪辑师需要担负起重新结构故事、梳理人物关系、确立影片主题的重任,必须具备编剧和导演思维。
在此基础上,孔劲蕾还将剪辑师定义为后期编剧,尤其是素材量更多、类型更多元的文艺片:“像娄烨导演的《推拿》,在没压缩的情况下是三十个T的素材,片比达到了1:100。这就要求剪辑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编剧本领,才能在剪辑时更好的整理素材。”
《推拿》剧照
为此,孔劲蕾结合前辈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沉在素材的海洋里。只有反复观看,把他们刻在脑海中,才能真正「靠近」素材,创造更多可能性。这是没法儿取巧的。
其次,我会准备一米高,一米二宽的软木板,并把每场戏起一个小标题,做成卡片,贴在工作板上。这样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全片的结构,方便调整。工作时,每剪一版就把卡片重新排列一遍,删掉的戏就是剩在手中的卡片。
这就相当于打扑克,要规划好手里的牌,或及时出手或弃之不用。
剪辑师孔劲蕾
最后就是当剪出的版本自己相对满意时,一定要停一两周的时间,让自己远离素材。过了这段时间回头再看,一定会有全新的认知与灵光一现的新想法。
但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一定要有自我清理的能力,完全走出之前的构思,否则只是时间流逝,回过头再看素材,还是混沌不清的。”
拥有扎实的剪辑基本功,并对电影有充分的理解后,结合这三种方法,孔劲蕾得以解决大部分剪辑问题。她说,剪辑师最擅长的就是移花接木大法,观众看到的连续剧情,或许某个镜头根本不在导演设计的位置。
所以,就算后期缺乏素材,甚至没有补拍的可能,她也会通过打乱时空的方法,创造新的单元、新的故事。
这种对素材的了解程度以及出色的剪辑能力,是剪辑师能否高质量完成三度创作的关键。
尊重故事、尊重创作
特殊的2020年,疫情对电影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孔劲蕾和青年导演合作的项目也停滞许久。
虽然剪辑是后期工作,无需现场拍摄,但孔劲蕾已经习惯和导演面对面沟通,否则不但无法充分理解导演的对故事的构想,更很难碰撞出创作的火花。
好在伴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4月,项目又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
近几年来,除了和刁亦男、管虎等第六代导演合作,由青年导演魏书钧执导,今年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影片《野马分鬃》,也是孔劲蕾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完成的后期工作
《野马分鬃》剧照
在孔劲蕾看来,青年导演的电影有更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她的任务就是要辅助导演,将导演的意识更准确的呈现出来。“也许不那么完美,但一定要找对属于他的面貌,不能顾左右而言其他。”
专业、尊重、谦虚,是剪辑师孔劲蕾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难得的是,这份印象贯穿始终。
剪辑师孔劲蕾
聊及未来,除了继续深耕剪辑事业,将上世纪中国电影的匠人精神传承下来,孔劲蕾还希望自己写剧本,讲述一个她喜欢,也适合传递给大众的故事。
几年前,她在《读库》看到一个人物传记,特别想改编成剧本。但一方面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够了解,为此她翻阅大量背景资料,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就算剪辑时有编剧思维,孔劲蕾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编剧能力。
“编剧要做从零到一的工作,我特别钦佩。所以如果真的要创作剧本,必须要有相应的能力,尊重故事、尊重创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Q_m1WtlqnOXbxxv_atIHqg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8158.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