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享有权益
积分奖励计划
下载视频源片
工具免费体验
视频制作工具
视频工具
音频制作工具
音频工具
图片设计工具
图片工具
视频制作
其他
牛片APP
APP专属功能
邀请认证

你尚未认证为创作人或影视公司,认证即可享有:

导演啥也没干,就拿到了几千万票房?

2020-10-15 09:10 发布

幕后 | 行业资讯



原本,我以为改编和翻拍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毕竟改编不是乱编,翻拍也不能原封不动。


谁承想,最近有这样一部电影,让我对曾经的认知产生了巨大怀疑。他以完全照搬的行为、原封不动的内容,再次定义了翻拍的词义。他就是意大利电影《死无对证》。


就这还能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这部翻拍自《看不见的客人》的影片,在豆瓣有7.7的评分,国内累计票房接近3000万,成绩斐然。但如果您看过原版电影,希望体会不同文化语境下原作的别样魅力,那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他就像格斯·范·桑特在98年翻拍的《惊魂记》一样,几乎和原作找不出一丝区别。


带着这份震惊的心情,我们将对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因为完全一致的环节太多,所以我们秉着玩找不同的决心,戴着「放大镜」重看了两部作品。终于发现《死无对证》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所调整,只是这些调整似乎还不如原封不同,这或许也是影片没有选择改编的关键所在。


《死无对证》的「成功」

是一次反面案例

近几年,翻拍各国高口碑、有「国际语言」的电影成为趋势。意大利佳片《完美陌生人》,以手机为载体,对亲密关系进行结构,不但成功挤进豆瓣TOP250,更被多个国家及地区翻拍。


不过,即便影片探讨的话题有国际性,翻拍时各国也会按照自己的文化属性进行适当改编。譬如中国的翻拍版本《来电狂响》,虽然口碑拉垮,但还是加入了直播打赏、婆媳关系等当时的热点话题。


《完美陌生人》剧照


所以有珠玉在前,翻拍电影能不能获得认可,还要看编剧改编剧本的能力。


但到了《死无对证》这儿,似乎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文化相近,又或许意大利人担心改编不好,会影响原作的魅力,所以干脆选择原封不动。


这样的处理方式,反倒让影片获得了口碑的认可。IMDB上,925人打出了6.5的及格分。在豆瓣,《死无对证》更是开分8.4,虽在全国上映后口碑有所下滑,却也稳定在了7.5分以上。



但《死无对证》的相对成功,与影片本身的质量无关,因为他最「能打」的故事环节,只是对《看不见的客人》粗暴的还原。


二者都从车祸出发,通过渴求真相的母亲在伪装成律师后抽丝剥茧的诱导凶手将谎言与事实展现在观众面前。过程中,凶手编造了几重谎言,一次次的将观众带入虚构的场景中,左右着观众的思考。但最后真相就在眼前时,意想不到的大反转也悄然而至。


凭借严密的故事结构、意料之外的情节发展,《看不见的客人》得以在影史留名,但整个故事、所有情节、一切反转、全部细节都完全照搬的《死无对证》,只能成为内容精妙,却十分鸡肋的复制品。


《死无对证》剧照


其实在这部分,我们本想对比两部影片故事上的异同。但拉片后,《死无对证》除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对原片部分的设定进行了补充之外,导演摩尔蒂尼手中,肯定拿了和奥里奥尔·保罗(《看不见的客人》导演)一样的剧本。


这种镜像还原,不但失去了可分析的空间,也让《死无对证》处在了尴尬的境地。


多余的细节调整

除了故事上完全一致,《死无对证》在角色名、台词、灯光甚至分镜等角度,都和《看不见的客人》一般无二。


其中,角色名和台词的硬套虽然属于机械化的操作,但意大利和西班牙都是拉丁语种,语言习惯较为一致,倒不会太过突兀。不过在所有分镜、打光等环节都完全复刻《看不见的客人》,却充分展现了导演的缺位。我猜测,《死无对证》的导演似乎把《看不见的客人》当成了分镜手稿,对着拍就完了。


首先看色调与灯光,作为成功的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大多镜头采取了偏暗的色调与展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布光,在这样的设置下,影片质感十足,演员精湛的表演也成功将观众带入到场景中。


有这么好的模板,《死无对证》自然是尽数吸纳,从下面的剧照对比看,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布置与布光角度,让两部作品几乎看不出区别。但在此,影片「创新」的采用了偏冷的色调,希望在情绪上铺垫最终的反转。但无论是片中母亲刻意露出马脚的表演,还是这种场景的铺垫,都弱化了反转的效果。



另一处细节上影片也做了些许调整。在男主杀死女主并布置现场的场景中,《看不见的客人》尸体撒钱的桥段被照搬过来。不过拍摄角度与布景《死无对证》却略有不同。


从镜头对比看,二者都是俯视镜头,但《看不见的客人》场景更满,钱的分布也更加密集。这与影片通过高压迫感的剧情吸引观众注意一脉相承。而《死无对证》采用了大广角的俯视,将整个卫生间都涵盖在了镜头中。


导演的镜头语言类似门德斯在《美国丽人》中将整个场景铺满玫瑰花瓣的设计。感觉上,门德斯的镜头即梦幻又鬼魅,体现了男主内心复杂的情感。《死无对证》照方抓药,提升了原作的悬疑感,但对于情节紧凑、没有多余镜头的悬疑片而言,重点不够突出也成了不大不小的问题。


相似的问题还出现在母亲揭开面具的一幕。原版在处理时轻描淡写,没有太多情绪渲染已经足够震慑观众内心。《死无对证》却强化了面具的恐怖感,带给观众的生理不适,略有发力过猛的嫌疑。



此外,相比原版,《死无对证》还加入了几组镜头,对设定进行了一定补充。站在翻拍的角度,影片虽未进行太多改编,但有查缺补漏的决心,勉强算是主创的匠心。然而《看不见的客人》之所以封神,除了抽丝剥茧的故事,没有明显BUG也是关键。


因此,对原作的补充虽没有降低影片的观看效果,但正常观影看不出区别,也稍显多余。


尴尬的服化道

在部分细节上没有全部雷同之外,因为没有AI换脸,所以两部作品的演员和表演还是不一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两部作品更为真假难辨,《死无对证》在服化道与妆发上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是妆发上,片中的几位主角几乎是粗糙买家秀的合集。



从上面一模一样的海报看,妆发上的一致,反倒凸显了《死无对证》的粗糙。一方面是最直观的背景处理,另一方面,《死无对证》的四位演员在拍摄海报时并未展示出人物性格,也成了影片的一大短板。


除了妆发上没有复刻到《看不见的客人》的「精髓」,在一处细节上,《死无对证》也没有将简单的翻拍工作做好。


影片中复仇的母亲化妆成律师,是揭露真相、提升悬疑感的关键。在《看不见的客人》中,母亲与真正的律师在妆后颇有相似之处,这也为机警的男主没能看出端倪,最终说出真相埋下伏笔。


但《死无对证》的母亲在化妆后,与律师的长相截然不同,观众自然很难相信剧情发展的合理性。



结 语

在内地拿到3000万票房的《死无对证》就像超A货,如果没有原版做对比,无论皮质、内衬、五金还是设计都十分亮眼。这也是影片能在票房与口碑上获得佳绩的原因所在。


但有出神入化的《看不见的客人》在前,影片整体就像细节处的改编一样,可以存在,但没必要。


所以即便《死无对证》成功打破了观众认知,开创了新的翻拍方法,但也只是个例,希望未来各国改编经典电影,还是要从自身的国情和文化出发,在本土化上下功夫。起码给人名改了、分镜调整调整,也算导演没白领工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老九 来源/导演帮(ID:daoyanbangwx)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AHY49yUaSxnJDp9F73ZT6Q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7910.html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分享编剧、导演干货、行业热点。
推荐文章 更多+
拍片计算器-拍片估价

关注我们

牛片网微信公众号
牛片网官方QQ群
分享给其他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