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节目的第一期观察地点为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的编辑部,该杂志创刊于1968年,为日本发行量最高的漫画杂志,在日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观众自然也都很好奇在这样地方工作的感觉,因此节目播出之后,在SNS和业界都引发了巨大反响,还获得了日本广播电视行业的银河月间赏。
《周刊少年JUMP》的编辑办公桌
不久,这档节目又选择了日本最大的时尚通贩网站的运营公司ZOZO和日本top级别的YouTuber团队【はじめしゃちょーの畑】作为节目的观察对象,这两者通过互联网深入日本人的生活,在日本具有相当广泛的知名度。
ZOZO的前泽友作社长和日本顶级YouTuber【はじめしゃちょー】
潜入各色话题现场,用100台摄像机布下天罗地网,这样的节目制作背后有怎么样的故事呢?这次我们编译了日本媒体对节目导演须田雄一郎先生的采访,为大家揭晓答案.
记者:18年9月以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的编辑部为主题拍摄播出了第一弹,请问这个节目是如何成型的呢?
须田雄一郎:首先我们在电视台内进行了企划征集,同事们在发表的时候聊到了“使用100台摄像机拍摄吧”这样的想法。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因为我自身也是《周刊少年jump》的粉丝,而且我还看过一本特别好看的漫画,那部漫画正是描述漫画杂志编辑部内部故事的,所以我就提出了以《周刊少年jump》的编辑部为主题进行拍摄的想法。再加上18年正好是《周刊少年jump》创刊50周年,所以也有想过《周刊少年jump》可能会因为这个特别的时机而接受我们的拍摄请求。
记者:听起来似乎是很有难度的一次拍摄请求,《周刊少年jump》很轻松地答应了吗?
须田雄一郎:我们事先表明会以编辑部内的喜怒哀乐和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
记者:“用100台固定摄像机拍摄”这个有趣的概念,应该也有帮上忙吧?
须田雄一郎:是的,在漫画编辑部工作的各位,本身就是非常注重创新精神的。所以当他们看到像我们这样有点特别的节目,也更能理解到其中的价值并且配合尝试。
记者:第一弹播出之后,在社交平台上得到了很多反响,业界内也产生了许多话题,还获得了银河赏的月间赏,《周刊少年jump》那边感想如何呢?
须田雄一郎:我想他们应该也是高兴的,因为这次节目没有进行密切的跟拍,拍摄都是通过固定摄像机进行的,所以我们和编辑部的各位也没有太多交流。
在播出后我们有道谢并告诉他们“这期节目反响很好”,他们也只是淡定地回应了一下,不过也有表示“能够把日常的编辑部如实地记录下来真是太好了”。
ZOZO公司内部
记者:然后第二弹的内容是zozo的设计部和YOUTUBE团队“はじめしゃちょーの畑”,是怎么样选定了ZOZO这个地方的呢?
须田雄一郎:最初我们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列举了有意思的地方和会答应我们的拍摄请求的地方。比起在《纪录片72小时》中出现的那样专业性很高的地方,我们觉得在大众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地方更具有“偷偷观察”的价值。
Zozo的前泽友作社长是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人,他能把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公司内部一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认为拍摄这样的对象,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魅力和反差。
这次选择的设计部,他们的工作是设计网站页面以及手机APP等内容,这些都是观众们平常能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内容也更好理解。同时具有28人的设计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刚刚好的对象。和上次有18名男性的《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相比,这次的zozo不仅人数增加了,女性的比例也差不多提高到一半,非常适合作为升级扩大的第二弹内容。
记者:拍摄的过程中应该也会涉及到有关企业机密的内容,zozo那边是否有对这方面提出什么要求呢?
须田雄一郎:实际上,他们对我们拍摄的内容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不过我们也会在常识范围内自行判断,并且进行剪辑。
记者:在节目播出前,需要经过“拍摄”和“后期”两大步骤,关于拍摄这一块,是以怎样的流程去推进的呢?
须田雄一郎:首先,我们对设计部的28名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一小时的单独采访。通过记录下每个人的信息,把握并画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图,从而去决定摄像机要摆在办公室的什么地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物采访,去布置了一张可以捕捉人物动向的网。
Zozo员工关系图
记者:安装100台摄像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
须田雄一郎:需要花费4到5个小时。事先我们会绘制好布局图,并和摄像老师确定大致的摆放位置。现场布置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情况进一步微调,比如“这个地方放一个摄像机应该很有趣”或者“这里应该不需要”之类的。本次的拍摄中,28名员工的工位都配置了两台摄像机,分别用于拍摄他们和他们的电脑画面,然后剩下的摄像机布置在会议室、天花板、以及冰箱里面等等。光是用于工位的摄像机就有近60台,所以播出的内容应该也是以在工位上的交流为主。
记者:有没有哪台摄像机是觉得安装得非常巧妙的?
须田雄一郎:在拍摄《jump》编辑部的时候,编辑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但ZOZO的团队协作情况比较多,因此在zozo布置了许多可以同时拍到多名员工的摄像机。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被完整记录下来:因为社长的否决,一名年轻社员需要紧急修改方案,在他有点闹情绪的时候,一个主管走过来和他搭话。这其中微妙的氛围是很有意思的,那台摄像机所在的位置也是我们在事前调查的时候觉得一定要布置的,有一种正中红心的感觉。
ZOZO员工们的聊天
记者:最开始的时候各位员工会不会不太习惯工位上有摄像机,然后表现得不自然呢?
须田雄一郎:令人意外的是事实正好相反,包括《jump》的拍摄也是,都是第一天录制的效果最好。
记者:设置了100台摄影机,录制了4天,最终所有的素材加起来有多少小时?
须田雄一郎:Zozo有3651个小时,《jump》的时候大概有2500个小时,所以这一次多了1000个小时呢。事实上我们在布置好摄像机、确认好角度之后,除了定期确认摄像机是否在保持工作之外,是不会对现场进行监控的。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摄像机所拍摄的内容,素材拿回来的时候就像拆礼物一样期待。
100台摄像机的画面
记者:真是庞大的素材量呢,从这里开始我们问一些关于后期的问题,首先是要确认素材的内容对吗?
须田雄一郎:我们都是用gopro拍的,结束了拍摄之后要先把素材统一起来再进行观看。这一次是我和后期老师、后辈导演和摄影老师三方一起,从早到晚不停地看了两个多星期。
因为也不知道大家在做什么,所以最开始只能快速播放,一旦发现有谁说话了就暂停确认。Zozo的员工之间对话比较多,那个时候如果不看两人或是多人对话的画面,就不太容易理解他们在说什么,所以经常需要同时播放5-6台的素材,还要调整音量……确认的过程还挺花时间的,很不容易。
须田雄一郎导演
记者:因为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发生有意思的对话,所以也不能轻易地遗漏呢。
须田雄一郎:没错。所以会有种在各种地方布置好陷阱后,然后等着猎物上钩的感觉。
记者:确认完素材之后,又需要做什么呢?
须田雄一郎:要从节目的构成上,去想如何排列拍到的内容和要素。首先我们会把觉得很有意思或者是想要使用的素材全部列出来,然后考虑如何用故事线将其串联起来,这也是这档节目最重要的地方。
之后再进一步考虑细节,比如“这一段画面要一分为二”、“这一段要让所有人的脸部表情都以多画面的形式出现”等等。因为zozo和《jump》两个地方本身的风格也不一样,所以在画面设计上除了有趣,也要考虑如何体现他们的风格,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
记者:整个工作流程,包括刚刚提到的后期和前期的采访等等,节目制作完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须田雄一郎:前期调查和拍摄是1个月,后期需要2个月,之后还有ECS(视频编辑)和MA(音效编辑)之类的,zozo这集节目一共是花了4个月。
记者:这档节目还有一个特点是没有旁白呢。
须田雄一郎:是的,zozo这一期也没有旁白。我们请了搞笑艺人组合奥黛丽的两位在棚内观看VTR并且实时做出反应,通过这种方式画下一条辅助线,去引导观众们以我们期待的方式去看待这档节目。
负责棚内观察的搞笑组合奥黛丽
记者:没有旁白也是为了加强节目“窥私”的感觉吗?
须田雄一郎:没错没错。那本来也是我们节目的概念,准备第一期节目的时候,曾经想过要不要请一些话题艺人到摄影棚来,但是考虑到会破坏节目的重心就放弃了。NHK还有一档叫做《无旁白》的纪录片节目,我曾经做过那档节目,做过之后就会发现即便没有旁白,观众们也有相当高的理解能力,制作组完全可以相信观众。因为想要强调“窥私”的感觉,所以我们在后期编辑中也不会刻意地引导视线或是强调某件事。
记者:这一次的录制,有没有什么感触呢?
须田雄一郎:Zozo这个公司可能会给大家一种很光鲜很轻松的感觉,但是zozo的员工们为了公司的不断壮大,都抱着同样的初心齐头并进。不管是从初创时期就在的老员工,还是刚进入公司的新成员,他们都会给人带来很多“真”的部分。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样的职场是很令人羡慕的。当然,在该放松的时候他们也会放松,该认真的时候就拿出专业的能力,这样的反差我在《jump》也感受到过。能够记录这样认真努力的工作现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们的节目也会随之变得更有趣。
记者:那么,最后请说一下本期节目的看点吧。
须田雄一郎:虽然《100台摄像机》里面没有华丽的故事,但是会有一些能让人感到后悔、感到快乐的时刻,以及虽然不重要但却能引起共鸣的话题,是一档会让人发觉“人生不就是那样吗”的节目。
即便是最普通的日常,其中也有闪闪发光和有爱的部分,有时候即便只是一句话,也能让人感受到说出那句话的那个人的魅力。希望大家能够把这档节目当作一个“群像剧”去看待,我们将不同人群的独特氛围打包传递,希望大家可以“偷偷看看”。
记者:和《jump》编辑部比起来,zozo作为一个企业应该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多可以同感的部分。除此之外,节目组可以选择的观察对象还有很多很多,请分享一下将来的打算。
须田雄一郎:表达方式有很多,我更在意的还是“群像剧”这一种。就好像三谷幸喜导演的电影《广播时间》和《THE有顶天酒店》,聚焦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即便有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场也很有意思,我会抱着这样的意识去制作接下来的节目。
原文:100台のカメラで映像素材3651時間! 話題のドキュメンタリー『100カメ』の裏側
采访/撰写:中島優
编译:王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王智 来源/综艺瞭望台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I1q5-29cR4KXFqe9giGW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7894.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