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会受到演员外形的限制,所以演员的选择是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先决条件。
在对角色和演员有了足够了解以后,就可以运用电影电视手段对演员的形象进行改造。除了服装、化妆以外,摄影也是塑造演员形象的重要手段。
摄影师可以利用角度的选择、光线的处理、镜头焦距的运用、画面构图等手段,对演员外貌进行局部改造。其中,光线处理在造型上具有揭示、隐蔽、突出和夸张的作用。
光线可以弥补演员的外貌缺欠
脸型较胖:适合俯拍,拍摄角度高些,主光可以高些,辅光可以在主光同侧,加大光比,可以利用暗的轮廓形式和较暗的背景来衬托。
脸型较瘦:适合仰拍,拍摄角低些,主光可以低些,也可以用脚光做修饰光,辅光和主光在两侧,减小光比。
脸型不对称:不适合正面拍摄,主光处理在脸小一边,利用透视变形原理,在脸小的一侧拍摄;也可以改变镜头焦距,适当加大透视效果来弥补这一缺欠。
鼻子不正:主光从歪的一侧照明,人物的头部向歪的一侧倾斜,面孔转向歪的一侧,就能适当地掩盖缺欠。
鼻梁低:不适合侧面拍摄,降低主光,加大光比,利用鼻子侧影的宽度,增加鼻梁高度。
嘴巴较大:脸侧一点,不宜大笑;
嘴巴较小:脸正一点,适当的笑容可以加大嘴形。
眼窝深:主光低些,光比小些;
眼窝浅:主光高些,光比大些;
颧骨高:主光不宜过高,光比也不宜过大。
当然,如果是想要突出演员的外貌特征,以相反的方式进行光线处理即可。
光线处理不当会丑化人物形象
高位主光能使面部看起来更瘦,但是如果位置过高,就会形成顶光照明,使得面部轮廓加深,在面部形成骷髅光,增加人物的反面形象。
两个主光会在鼻子两侧形成两个鼻影,像“蝴蝶翅膀”一样随着头部转动而不停地“扇动”。而光线侧而高时,会在鼻子下方影子在嘴唇上形成假“胡须”效果,这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影响很大。
如果没有眼神光,双眼会显得无神,但如果眼神光太正,处在瞳孔中间,又会造成“睁眼瞎”的感觉。光线处理稍有不同,就会对人物形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摄影师在布光的时候要反复确认光线效果。
上述技巧在固定镜头中容易实现,但在电影电视中,人物和摄影机多处于运动之中,给演员造型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还需要格外注意:
(1)人物在电影中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观众对人物样貌变化的感受,因此必须处理好亮相镜头的人物形象。
(2)摄影师必须明确每个镜头想让观众看什么、不看什么,掌握变化中的观众注意力。
(3)运动过程中,短暂的静止瞬间会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近景和特写镜头,要严格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征。
光线可以改变演员的年龄形象
演员在年龄上往往与人物不尽相符。比如传记片的时间跨度很大,从青年到老年的几十年间,外形上的变化都需要演员表现出来,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通常做法有两个,一是两个不同年龄的演员分别扮演不同年代的人物。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造型,但是会出现形象不统一、不完整的问题,两个演员也不可能长得完全相像。
另一种方法是一个演员从头演到底,这种方法人物形象完整统一,但外貌年龄的改变难度较大,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化妆艺术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而光线处理也是摄影师刻画人物年龄的重要手段。直射的侧光能突出和加深面部皱纹,从而使人物显得更加苍老。
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谢·乌鲁谢夫斯基担任摄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电影的女主角瓦尔瓦拉,从少女到老妇,都由前苏联著名女演员薇拉·玛列茨卡娅一人扮演。
玛列茨卡娅当时已是中年,摄影师从造型上把中年妇女变成少女,又变成老婆婆。除了表演、服化的加持以外,光线处理也起了大的作用。
这是电影的第一个特写镜头,出现在中学毕业舞会。摄影师有意选择夜晚来处理,一束光斑照亮了额头和眼睛,颧骨以下都处于暗影之中,把中年人“发福的宽下巴”挡暗。
光线非常柔和,突出神采奕奕的眼睛,逆光勾画出蓬松的金发,增加了少女天真活泼的美。正面光掩盖中年人已出现的粗糙皮肤和面部皱纹,用镜头纱或柔光镜进一步柔化,增加少女的皮肤质感。
毕业后,瓦尔瓦拉在赶赴西伯利亚教书的路上。白天就不能再用“光斑”掩盖发福的下巴了,因此借助头巾和摄影角度挡掉了下巴的赘肉。头巾形成的V字线条也造成尖下巴的错觉。
逆光照明,脸部处在阴影之中,散射的天光和人工光再次塑造出少女的形象。
在西伯利亚教书几年之后,瓦尔瓦拉进入中年时代。这个时候,人物和演员年龄相似,摄影处理起来就方便了,光线不必着重改造年龄形象,只需刻画人物性格。
在西伯利亚教书几年之后,瓦尔瓦拉进入中年时代。这个时候,人物和演员年龄相似,摄影处理起来就方便了,光线不必着重改造年龄形象,只需刻画人物性格。
这个画面是女主角瓦尔瓦拉的生命受到威胁,面对凶狠敌人的特写镜头,用直射光在人脸前方照明,大反差,强烈的明暗对比,刻画出人物坚强不屈的个性。
这个画面是女主角瓦尔瓦拉的生命受到威胁,面对凶狠敌人的特写镜头,用直射光在人脸前方照明,大反差,强烈的明暗对比,刻画出人物坚强不屈的个性。
到了五、六十岁,妇人的脸上出现了明显的皱纹,特别是额头的部位。化妆师会用各种方法制造皱纹,但是在那个时代,人造皱纹终究不理想,会“穿帮”。
在室内,摄影师采用光斑处理:一束直射光在斜侧光位将眼睛、鼻子、颧骨照亮,让额头和下巴处在暗影中,削弱观众对这部分的注意力。
摄影师用了一盏小灯在脸的正前方修饰嘴和下巴,提高阴影亮度,突出下巴的宽度,逆光在侧后方修饰头发,形成明快线条。人物光线处理增加了演员年龄,塑造出坚强可爱的老人形象。
两张图的对比非常明显,同样是“光斑”照明,却塑造出跨越五、六十年的年龄形象,前后呼应,形成完整统一的瓦尔瓦拉人物形象。摄影师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让人惊叹。
而在60年后,传记电影《铁娘子》也遇到了同样的造型难题。电影中的撒切尔从十几岁的杂货店员到七、八十岁的撒切尔夫人,年龄跨度很大。
61岁的梅里尔·斯特丽普塑造晚年的撒切尔形象还容易些,但塑造十几岁小姑娘难度太大了,因此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是两位演员扮演撒切尔夫人。
1.青年时代的玛格丽特·罗伯特(未出嫁的撒切尔夫人)由亚历山卓·罗奇饰演。
2.婚后的撒切尔夫人由梅里尔·斯特丽普饰演。
3.成为首相的撒切尔夫人。
4.晚年的撒切尔夫人。
据说化妆师在她脸上罩用了20多块“颈部皮肤”,脸颊和鼻子还分别有20块和40块,将61岁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塑造成耄耋之年的撒切尔夫人。
梅姨高超的演技所塑造的罹患老痴呆症的老妇形象真实感人。这其中有化妆师的功劳,摄影师造型也起到辅助作用。
注意三个人物形象“下巴”形状的不同,图2最“尖”,图4最“宽”。
三个画面、三种角度、三种光线:
左:较高的斜侧光照明,俯角拍摄。光线越高,角度越俯,脸型越瘦,下巴越尖。
中:介于二者之间,平光照明,平视角拍摄,塑造出端庄的首相形象。
右:侧脚光照明,仰角拍摄,下巴宽大,形象变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电影摄影师 文|刘永泗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OeJg62HFaiNEgYgwBBYPw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6218.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