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调色是锦上添花的部分,整部电影的美术设计、摄影、前期的灯光、道具等都为整个画面所最终呈现的效果起了重要的主导作用。盘点2018年的华语影片,《影》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一部,黑白水墨的色调更是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一直以来,张艺谋导演都很注重影片的用色,《影》对色彩的追求更是达到了他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也少不了幕后调色团队的努力。此次,作为该片的调色指导,与张艺谋合作近10年的业内资深调色师曲思义就分享了《影》的调色过程和自己从业31年以来的经验。
《影》不是黑白片 它比黑白片难度高很多
去年初,调色指导曲思义在拿到《影》的成片后就先调了第一个版本,但对结果并不满意。于是,他与张艺谋导演以及摄影指导赵小丁一起讨论确定了几个大方向:一是,这不是黑白片,要消色,但画面不能是黑白,在消色的过程中整体要偏向一点蓝,尤于(DCI数字放映)白点的问题,会让画面偏到黄绿会显脏,所以更要特别加强蓝;其次,人脸的肤色保留,但保留多少,得看画面决定,一方面是给单调的影片一个色彩,另一方面是配合导演叙事强调了“人”这个中心;最后,所有的外景保留少许的绿色,一样是依画面整体感觉为准。
虽然定好了基调,但是正式调整的时候才发现比正常或黑白片难度高很多,尤其是肤色要保留多少,外景的绿色要保留多少,基调颜色的统一更是复杂。从调色的角度,《影》一共可以分为5个场景:大殿、山洞、竹筏大战、外景和境州回家。
大殿是最单纯的景,也是最经典的水墨画的景。因为是内景,条件好控制,人物背景在拍摄前期就调整的非常水墨画了,所以在调的过程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几个重点之外,主要还是大殿环境跟屏风之间的对比跟景深做一些窗口来加强,和人物脸上的对比加强。山洞这场戏最重要的就是要“黑”,所以在调的过程中加了无数个窗口跟踪,为的就是营造出“暗”的环境。
竹筏大战这场戏属于外景戏,但在棚拍的,所以视频制作在光的控制上很正常,就是整场特效,主要是匹配前后景的关系,还有一个重点是竹筏上的颜色跟肤色属同一色系,摄影指导要求竹筏的颜色要比较淡,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处理竹筏的颜色。其实外景又能分几场,大殿外,城里大战,竹林,和各别的不同外景,外景最主要的是多保留了绿,我个人特别喜欢大殿外的几组镜头,有山有水,景深设计得非常完美。
最后一部分,“境州”回家这场戏是一个日拍夜的戏,处理上不乏几十个窗口跟踪,但日拍夜的戏,最主要的还是拍摄时的条件,这场戏拍的时间就是清晨与傍晚,所以没有特别需要处理的反光跟影子,所以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只有邓超推门进家的那个镜头,很明显外面是白天,做了复杂处理,其他镜头都只是加窗口就能处理的很好了。
从事调色三十余年 《影》是完成度最高的一部
在曲思义31年的调色生涯中,负责调色的电影超百部,MV、广告超过2000支,代表作包括《影》、《鬼吹灯之寻龙诀》、《赛德克巴莱》、《金陵十三钗》、《不能说的秘密》、《海角七 号》、《盛夏光年》、《奇门遁甲》等。
提及近10年来与张艺谋合作的感受,曲思义表示“张艺谋导演对于视频制作电影调色的要求非常明确,每个影片最关键的点是什么,他就要求必须要做到那个点。比如《山楂树之恋》中的柿子代表了特别意义,它的光影一定要对;《金陵十三钗》中教堂玻璃的颜色和反光。这次在《影》中化繁为简,以黑白灰为主。调色没有完美的,但这一次,我觉得是完成度最高的。”
谈到调色行业的现状,曲思义称:“我从1987年开始入行,见证了调色这个行业的巨大转变。从胶片到数字,从人员稀少的配光师到现在人人都是调色师。科技的发展,设备的革新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未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调色这个行业,我们也会通过做一些教育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办更多的同行分享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够久了,可以说久到要退休了,但如果在退休前没有把我的经验交出去,那就算我有通天的本事也跟没有一样,因为没人知道你会什么,这辈子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能教出去,哪怕只有一个技巧是大家不会的,能留下来,都是值得的。”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3714.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