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算万算,
也算不到有人想做一款「共享爸爸」App ,
它的 logo长下面这个样子。
核心功能是当你打开它后,
就能找到最近的共享爸爸上门服务,
帮你陪孩子、哄孩子。
必要的时候,
比如孩子在学校惹麻烦了,
共享爸爸还可以客串孩子爸爸,
去学校给其他家长赔礼道歉。
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
它给自己想了一句 slogan ——
共享爸爸,
比爸爸更完美的爸爸。
并且,
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支广告。
只不过,
这支广告藏在了另一个广告里。
▼
我不知道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完美的爸爸
但有一点,我很肯定
在这个时代,什么都能共享
但对家人的爱,只能定制
为家,定制一份爱
为爱,定制一个家
这则广告中的广告,开头悬疑,中间喜感,结局反转。
看到最后你也会发现,共享爸爸App并不是真的存在。
它是欧派爱家计划在「5·15 国际家庭日」,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家庭亲子陪伴,所发想出来的一款虚拟产品。
这款虚拟产品,欧派虽然没有开发成真正的 APP,但还是模拟开发出了它的小程序版本。
并且,还由此延伸制作了相关的共享爸爸真人玩偶。
共享爸爸真人玩偶
借助这款虚拟产品,欧派在广告片里投射出的,是当代城市中产家庭中所常见的一种现象——
父爱缺位
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它一方面让共享爸爸App 这款产品有被开发出来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它也让欧派找到了一个情感锚点,去向目标消费者输出自己对于现代家庭关系的理解。
和以往讲述家庭亲子陪伴重要性的故事不同,欧派在形式上,做出了创新。
它把自己的立意,放在了这两年既受大家关注、又时不时遭到大家质疑的「共享经济」模式下来进行沟通。
这样的做法,无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人伦的角度,都有它可以讨论和扩延的空间。
因为「爸爸」这个角色,是家庭中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有人际中的社会属性。
当他被当成一种商业模式被共享后,会颠覆认知,也会冲击人伦。
但很显然,「共享爸爸」只是欧派这个故事的外衣,在它的内核,所诉说的,还是「爸爸对孩子的爱,无人可以替代」。
这种情感上的无可替代唯一性,落到欧派的产品身上,就相当于是全屋定制给人的那种独家感。
只不过,再稍微多想一点点,故事里那位从事「共享爸爸」工作的爸爸,在发现自己家庭地位被同事共享后受到冲击,最终换掉工作,选择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家人......
那说到底,只能算是一种委曲求全。
谁能保证,他换的那份工作,就一定是他所热爱的,同时又能获得高回报的呢?
而这种委曲求全,其实反过来也恰恰说明了,这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去让人能完美地兼顾工作和家庭。
那感觉就像是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在工作上坚持做到 996,又要他在生活上坚持做到 669 一样。
▼
另外,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这个「共享爸爸」的故事拉开,去回看欧派最近 3 年跟消费者在情感层面沟通所做出的努力——
欧派已经越来越是个故事宝藏了。
而且,它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中国家居品牌里,最擅于讲故事,也敢于进行故事创新的那一个。
再结合今年推出的这个共享爸爸故事去看,未来欧派爱家计划的沟通抓手,应该也会聚焦在爸爸系列身上。
也就是说,欧派已经用一个个故事,在几个重要的营销节点上,慢慢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并且,这里面的每一个故事,在产品层面反复诉求的都是「定制」,在空间层面反复指向的都是「家」,在情感层面反复导向的都是「爱」。
可以说,故事,就是品牌和消费者情感交流的神助攻。
它能让消费者移情于品牌,让他们在品牌所构建起来的世界观里找到共通的自我。
当然,找到一个故事,并且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美国创意写作指导者罗伯特·麦基认为:
故事的艺术不在于讲述中间状态,而在于讲述人类生状况的钟摆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情形,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
也许多年以后,随着欧派在讲故事的艺术上深层开发, 我们可以进入「欧派的广告故事会」里,去经历自己曾有过和曾想拥有过的人生。
或紧张、或惊险、或温暖、或奇幻......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3356.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