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脚本的制作是电影拍摄及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开拍之前,我们就应设计好要拍摄的画面,相当于摄影构图。依照故事剧情需要,想好要从什么角度拍、用什么手法拍,才能最好地表现出当幕的气氛和剧情张力,但是很多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并没有太看重这些事。 由于工作性质的问题,我们经常要面对大量的视频拍摄的项目,之前在拍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表现的很茫然,脑中只有剧情,没有画面。其实不管是电影还是广告片,都是一门画面艺术,而大多数人却没有利用镜头讲故事,只是盲目的拍摄了一些镜头,最后将其拼接起来。 上面这份分镜头是正在制作的一部微动画的分镜头,分镜头画面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却能提醒我们每个画面的镜头和每个镜头的衔接(转场),也正是有了前期的分镜规划,才会让后期的制作(拍摄)变得更加顺畅,更不至于让我们忘记创作初期的每一个灵感,所以说在开拍一部作品前,分镜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完整的分镜头要包括7大要素,这七大要素分别是镜头编号、景别、对话(解说词、旁白)、音乐、音效和镜头长度。当然根据自己的喜欢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删选,关键看自己的习惯。如上图(其实这个课件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的分镜制作流程走,其中省去了很多关键的要素,但是却已经达到了制作分镜头的目的)。 大学基本学的都是影视后期与动画专业,在开学的前3个月基本没有学习任何动画制作的实践的课程,大量的基础课上的让有些同学颇为无奈,也许当时不太理解老师的苦心,但是现在回头看看,当时那几个月无聊的课程,确实为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渐渐的也意识到了分镜头的重要性。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显微等 技巧: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镜头的组合—淡出谈入、切换、叠化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叫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刚才已经说过了,脚本的好坏和绘画能力没关系,但是逻辑一定要清晰,我们在后期拍摄时要从几张图片和几段文字中,感受到那种流动的画面感,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所以下面我说一下脚本的一些基本处理技巧。 脚本画面的处理技巧距离我们并不远,淡入、淡出、叠加,这些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一般的剪辑软件中都会有这些功能,其实这些都属于脚本的画面处理技巧,只是比较初级。除去这些常见的,还包括,入画、出画、闪回等等。。。 我们可以把电影的画面处理技巧简单的理解为一个“过度”,而这个“过度”的加入直接让几张图片和几段文字的分镜头脚本具有了生命力,而拍摄者也正是看着这样的脚本,心中才能流淌出运动的画面。 关于景别的解释内容非常之多,完美君不打算用过多的篇幅去介绍具体的细节,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我们拍摄一部短片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当镜头越接近被摄主体,场景越窄,而越远离被摄主体,场景越宽。取景的距离直接影响电影画面的容量。摄入画面景框内的主体形象,无论人物,动物或景物,都可统称为“景”。画面的景别,取决于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所用镜头焦距的长短两个因素。 我们常见的景别无非就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这些,不同景别的画面在人的生理和心理情感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投影,不同的感受。当然景别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收到你手头器材的制约,如果不是专业的机构,用我们手中仅有的那些器材,还是很难涉及到特殊景别的。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大全景: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 全景: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拍摄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视频拍摄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局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225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