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认为摄影机各方面的配置是最重要的,什么灯光、构图、声音和制作设计都是其次的。其实灯光、音频和构图如摄影机和镜头一样很重要,许多电影虽然用了很高端的摄影机视频拍摄,但是拍摄出来的画面却很糟糕,小编认为这些钱应该省下来用在灯光上,这样视频拍摄出的效果至少看起来很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摄影灯光的一些技巧和经验:
年轻的独立电影人总会在前景和背景灯光上犯一些很常见的错误。为了使画面看起来有浅景深的效果,他们通常会将光圈开的很大。特别是5D这样的全画幅的传感器的摄影机,一旦配合大光圈,主体会薄的像纸片,场景看起来很没质感。其实,通过前景和背景适当曝光的方法也能达到制造景深的效果。
一般来说,主光要比背景光亮一些,换句话说,我们要拍摄的主体比背景亮一些。
那么具体怎么来做呢?首先准备一个测光表,例如,这时候主光的读数是4.0时(意味着摄影机的光圈设定为2.8)。然后,我们把测光表放到背景里,对着镜头测量,这时候测光表上的数值应该是2.8(如果不是这个数值自己可以调整灯光),如果数值是3.2,光圈就高了半圈,这就需要手动降低灯光的亮度。如果背景光测出来的数值是1.4,这就需要你手动来调高灯光。有时为了设置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要调高主光。无论使用哪个方法,都要保证测光表的基础数值设置是合适的。而实际拍摄中除了这个原则之外,又会有很多变种,我们来逐一讲解。
肖申克的救赎(1994) ——摄影Roger Deakins(罗杰迪金斯)
上面的画面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画面中,主体离背景的书架很近,Roger Deakins (摄影指导)给背景的光起码比主体底一档光圈。但是他把这个差异尽量缩小一些,这样一来,画面看起来很平,观众的焦点也不会一直都在主体上,会留意到后面的书架。
噬血天性(2013)——摄影RyanSamul
第二个例子中RyanSamul用了同一个原理。他的主体的光比背景至少多一档光圈,虽然效果看起来质地很棒,但这不是场景的焦点,所以背景光他又调暗了些。不仅如此,前景的处理也很暗,所以不需要很大的光圈,也能实现前后层次的剥离。有时你想让背景在场景中担当一个角色,比如用它来表达和前景或者主题的重要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而在这个例子中此方法可以被打破。
谋杀绿脚趾(1998)—— 摄影Roger Deakins
从上面的画面可以看出,背景超市货架的灯光明显比主题人物处的灯光亮。我们可以注意下Deakins 放置荧光灯在货架上的角度,从前景开始一直延伸到背景。这是为了在电影一开始的场景中表现出男主角“督爷”这个角色的深层哲学本质,也交代了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他的周围没有人,他是孤立的。从画面中也可以判断出时间是在半夜,这个时间里一般人不会在逛超市。仅这一个画面我们就能得出很多信息,这也是在给前景和背景打光时,我们想打破一档光圈规定的原因。虽然灯光没有那么足,但仍然达到了场景深度的效果。
艾利之书(2010) ——Don Burgess
Don Burgess打算将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在一个镜头中。主体和背景都是焦点,两者打的灯光也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时候导演都希望观众能完全专注和融入故事人物生活的世界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打灯光的方法甚至能让观众身临角色当时处在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拍摄画面中物体之间,以及人物之间,还是有很多高光和黑暗的地方。这类型的布光主要要靠逆光,顶光来完成,如果是顺光,可想而知,这个场景就废了。
小结一下,前后景从物理上来说,是空间感的控制,就好像增加前景本身可以增加画面深度,而前景的光如果比主体暗一些,则更加强调于此。而这也不是戒律。但是如果你像制造景深,却把前后景处理的一样亮,那就肯定是有问题啦。另一方面,前后景的光线和主体的组合主要由环境是否参与叙事来判断的。相信大家以后会更有理由去处理自己的前后景的光线亮度了!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2097.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