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二者关联。
美术指导与摄影指导与导演配合,构成核心的艺术创作团队。执行制片人、制片主任服务于制片人,构成主要的管理团队。在权责上来说,导演对制片人负责,制片人对投资方负责。对于制片人而言,导演也不过是整个制作团队的员工之一。分分钟可以卷包袱走人。以《乱世佳人》为例,前后一共换了5个导演。最后只署名维克多·弗莱明执导,另两位导演乔治·库柯和山姆·伍德都没出现在演职员表上。
接下来,我们先说导演。
一般来说,导演是整个电影的重要主创,编剧、演员、摄影、剪辑等分工都是为他的创作服务。
1.对于编剧,导演要审定编剧撰写的情节的可行性和连贯性,将其转化为有画面感的叙事构图形态。然后判断编剧撰写的台词是否符合角色和情节需要,大部分导演会在片场亲自修改具体的台词。部分擅长即兴表演的演员也会修改,前提是他具备这个权限或导演很欣赏他的修改。
2.对于摄影(摄影指导),导演要提供分镜构图、景别要求、镜头长度等具体要求,然后由摄影指导、掌机摄影来掌镜,将导演要求的整场戏(整个镜头)拍出来,部分摄影出身的导演如张艺谋偶尔会亲自掌镜,多数导演则只会呆在监视器前看拍摄效果。然后晚上和主创审看样片。通常看着看着就被狗仔队逮住了。第二天就会有某知名导演半夜与女主深谈之类的。
3.对于演员,导演要为其说戏,讲明演员在接下来要表演的一个场景或镜头中用何种情绪、眼神、表情、语气来表演(走位、说台词、肢体动作),大部分导演会提出明确的表演要求或为演员讲述角色的真实状态,而部分演员出身的导演则不给演员太多条条框框任其自由发挥,极少数特别擅长指导演员表演的导演如李安会直接做出示范建议。如果有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到,迈克尔贝通常说戏只有一个动作。
4.对于剪辑,导演在提出自己基本的创作思路、明确的故事线和重点情节后,理论上应该把一堆素材扔给剪辑让他慢慢筛选,然后再审阅提出修改意见。演员在看到成片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演的那么多戏到底能保留哪些;但是在好莱坞,终剪权通常留在片方手里。也就是说,导演也不知道自己最后拍的是啥。而导演版剪辑只会在电视点播版中出来。
5.对于其它部门,导演主要是提出要求然后审查 production 质量,如艺术指导production director要提供整体的场景服装道具的设计,是体现导演美学表达的主力环节,大部分导演的个人风格都很依赖艺术指导来提供色彩支撑。说句题外话,大家经常吐槽剧本差(其实就是基于点子赶工的产物,没经打磨),其实其它技术环节才是中国电影最落后的部分,灯光、道具、爆破等部门都是些草台班子甚至电工,没有任何审美可言。
好莱坞通常会愿意花几年的时间做场景搭建以及各种效果的推演,和很长的时间做特效。这一点从十年一部的《阿凡达》的效果可以看出。而史上最惨的好莱坞电影——特瑞·吉列姆版《堂吉诃德》已经筹备了27年,前前后后经历7次开拍,不是主创受伤。就是山洪冲了布景,好不容易邀请投资人到片场观光。就让北约军演给炸了现场。
然后,我们说说制片人。
好莱坞的制片人通常是全能,他会从选剧本开始。找好剧本和演员之后,再找导演,如果跟导演有分歧,就会把导演开了。
一个合格的制片人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他能找编剧、看剧本、找导演、选演员、定预算、谈发行、定宣传策略时做决策工作。而且在整体方向上同时兼顾艺术与商业,简单来说,就是比导演组更懂拍摄,比市场部更懂营销,比投资人更懂资本。
根据美国制片人协会(PGA)的定义,要取得producer的署名,在整个电影项目的制作到发行的阶段,他需要做到以下的工作。
开发阶段(DEVELOPMENT)
1.寻找优质剧本,获取版权
制片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寻找好的故事,所以制片人每天就跟老国企干部一样,天天阅读大量杂志报刊喝开水。从报刊杂志上寻找可能吸引观众的故事或者小说,并在第一时间此书的电影拍摄权。制片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手里是否拥有独家拍摄权的故事或者最好的剧本。同时制片人在选择故事的时候需要兼顾预算。
2.评估立项,选编剧创作剧本
故事一旦选定,制片人必须对拍摄成本、电影类型、电影市场、观众群体、票房、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需要为投资人提供理性、客观的风险评估方案。同时选定编剧,开始创造剧本。
3.寻找项目启动资金,成为该项目“职业经理人”
优秀的制片人精通各种电影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所以他们深知投资人所看重的。同时制片人过往的职业信誉和票房成绩就是其融资的敲门砖,当然,这种融资模式通常是独立制片人所采用的,这个时候会有第三方机构对资金进行监管,以保障制片人不存在携款潜逃的可能性。而签约制片人通常会由片厂(studio)提供启动资金。
前期筹备阶段(PRE-PRODUCTION)
1.寻找和拟定导演、并与导演确定所有拍摄事宜;
我们在看电影时会同时看到producer, executive producer, co-producer, line producer等,但是只有produced by或者imdb上标有着producer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制片人,一部电影只有一个制片人,其他人都是临时工。制片人根据影片风格样式和资历选定导演,在拍摄之前制片人和导演必须对电影的剧本、剧组、拍摄、取景、预算等问题达成共识。制片人和导演是平等合作、友好协商的关系,但是制片人拥有整个项目的最终决定权。导演不能发扬自嗨精神脱离制片人的创作意图,更不能在预算范围外修改拍摄计划,追加投入,让电影成本上升。如果意见分歧没法解决,制片人可以炒掉导演。因为他没有尽责的同时,投资人就可能炒掉制片人。所以,在好莱坞模式下,是拍不出《战狼2》,导演吴京因私自提高电影成本,超过预算,被制片方开除。《战狼2》卒。
2.制定严谨的前后期制作计划
严谨的制作计划精准到每天,每一场戏。对于制片人而言,预算决定制作周期,制作周期也将影响预算。所以精明的制片人会花大量时间在前期筹备阶段。通常好莱坞一部电影的前期筹备周期是拍摄周期的3-4倍。电影《阿凡达》从1995年出第一部手稿,筹备到拍摄总共花了14年。而影片成本仅为2.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6亿),全球票房收入2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3亿)。如此完美的成绩,与好莱坞金牌制片人乔恩.兰道是分不开的。
拍摄阶段(PRODUCTION)
1.片场劳模,兼职导演+场务
拍摄过程中,制片人需要随时掌握拍摄质量与进度,每一次多于的NG就是超预算的先兆。所以制片人通常要比导演更懂拍摄,晚上要跟导演和主创审看样片。同时还是现场的总指挥和总调度。除了拍摄问题,安全问题也是在范围内。任何意外和事故都会导致预算的追加。
2.场外铁算盘
制片人需要对投资人负责,所以要审看每天进度报告和花销报告,是否与预算有出入。每周要向投资方提供周拍摄进度与花销报告。
后期制作阶段/市场宣发(POST-PRODUCTION / MARKETING)
1.催命阎王
后期制作是制片人最轻松的阶段,同时也是预算所剩无几的阶段。制片人需要对电影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辅助导演做决策性工作。就就跟甲方爸爸一样,天天催稿,保障后期在预算内如期完成,保证公映如期进行。
2.营销高手
按照好莱坞的管理,制片和宣发的预算通常是五五开。超预算的情况下,通常会发行一笔宣发基金。而制片人则需要对影片宣传方案、物料和发行方案做决策性工作。这要求制片人对全球各大电影市场足够了解,嗅觉灵敏,眼光毒辣。
3.最后的胜负手
签约制片人通常直接把发行交给制片厂,通过片厂的发行系统,影片才可以在院线大规模上映,即至少2000块银幕。而独立制片人都有一个自己的销售公司做预售(pre-sale)为项目提供一定资金支持。极个别的好项目也许还能把北美发行权卖给片厂甚至有机会参加小金人的角逐。或者与新型数字发行平台,如Netflix合作。参与好莱坞发行窗口的革命。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专业的制片人是导演的“导演”,他是站在导演身后,可以监督指导导演一切创造活动的人。专业的制片人在电影和美学素养上不低于导演,可以为导演把关,及时帮助导演修正问题。换句话说,导演不过是制片人创造意图的执行者。同时,一个专业的制片人还是一个场务、会计、后勤部长以及市场专家。他承担着来自于投资方的巨大压力的同时,协调电影质量与预算的完美平衡。让投资人回收资本并获得预期收益。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1847.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