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影视行业的各位,你们知道吗?拍纪录片之前有一项工作室一定要做,且会花费很长时间去做的,那就是调研。
调研是给一部片子的拍摄做准备。准备越充分,拍摄越节省时间,调研越准确,从而拍摄就越到位。
“踩点儿”只是调研中间的一个小部分,我管“踩点儿”叫田野调查,但是一般来讲“踩点儿 ”比较笼统,我理解只是为了找到好看的地方,寻找美术背景,但其实真正的调研在“踩点儿”之前就必须已经开始了。
调研干什么?我们要去找选题、找拍摄的场景、找人物、找到人物之后再找到人物的人际关系,了解这个人物的活动范围、说话方式。当然,不同的题材,调研的方向也不大一样。
这里介绍一下纪录片调研的基本步骤:
1 纸面调研
通过图书、网络获取你要查找的这个事物的基础认知,积攒原始信息,找图片,找拍摄方向,找视觉亮点。在拍摄《舌尖上的中国》季时,我带着调研组,翻阅了从1995年到2011年所有出版过的《国家地理》《华夏地理》《炎黄地理》这一类的杂志,共有上千本,来寻找基础线索。很多人以为《舌尖》是个美食的纪录片,其实它是个关于中国国家地理的人文纪录片。所以导演必须全部了解并掌握各地方的地理人文,依照我的经验来看,网上的资料查阅起来快,但不如书里的资料含金量高,所以还是要看书。这个纸面调研我们做得还可以,在外出调研之前,凭借这些杂志,《舌尖上的中国》的分集拍摄大纲就已经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了。
2 线人调研
根据需要拍摄的大致方向,找有资源的人打听,顺藤摸瓜。比如,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买黄馍馍的老黄,就是拍杂粮的导演到了陕西绥德跟县委食堂的采购员打听来的。
3 田野调查
到事件发生地,到线去寻找人物。采访沟通,取得人物对导演的信任,从而达成拍摄意向。和人物关系越信任,拍摄也会越顺利。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拍摄要是在第五回之后,你所拍到的内容一定不一样。
4 样片拍摄
样片也是调研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影像你会很难说服领导或者甲方你到底要拍什么,而用影像提案阐述,能说服他们支持你的想法。
5 调研要花多少钱?
《舌尖上的中国》季总投资500万,调研只花了8万元。作为一部大片子,这个比例不算大吧。调研花小钱办大事儿,事先不做调研,拍错了方向,找错了人物,损失就不是小数字了。
从经济成本上来说,调研的成本很小,调研花费的是精力而不是,就说之前比较轰动的《二十二》,它的前期调研花了很长时间,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那些老人,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漫长和辛苦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调研过程,《二十二》才能让我们听到那些老人真实的声音。
内容由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附以原文链接
https://open.6pian.cn/news/1055.html全部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表情
添加图片
发表评论